上周在公司的员工俱乐部借了本书《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看,被它的表面所欺骗,以为是刘彦斌的书,结果后来才发现是他对剑而已。不过从我读完的感受来看,哎,也一样是被骗,口水书而已,讲的东西大同小异。
书中的内容其实和多数的理财类书籍都差不多,也就讲那么一些东西,从这个角度没什么好评价的。虚构出一个主人公和围绕着他发生的故事,从而讲解进行理财的必要和方法。它所讲到的社会现象也都是事实,比如说中年危机,期待着早日退休享受生活,对于社会保险制度的不信任,等等。
不过我始终觉得这类书籍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在于,通常他们都会将理财的希望放在投资回报率上,通过持续投资累计资本,以及坚持长期投资以利用复利来快速增加资本金。当然不同的投资渠道也有不同的投资回报率,当然要加快财富积累的速度自然要提高投资回报率。但问题在于,投资回报率何来?
非常简单地来看,作为一个人来说,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还是投资者。那么这个生产者利用生产资料生产出商品,获得劳动报酬;投资者利用生产者的产物出售牟利,支付劳动报酬,获得经营利润;消费者支付费用获得商品。用数字做个简单的运算吧,生产者利用价值20元的资源生产出产品,投资者以100元出售此商品,支付给生产者60元的劳动报酬后获取20元的利润。也即我们可以看到,劳动者/消费者的收益为-40元,投资者收益为40元,(包括自然界的应获收益20元,假设其所有人为投资者,例如其受控的政权)。由于所有与人相关的支出、收入都在人间界的循环中被抵消,剩余的唯一变化也即是自然资源从自然界转移至人间界过程中创造出的价值(以人间界的财富标准衡量)。
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的扩大投资回报率的行为最终都会体现在,对另一方的剥削,或者是对自然资源的进一步压榨。假设投资者希望提高10%的投资回报率,所以其将商品售价提高为110元,那么其得到50元利润。劳动者/消费者的收益为-50。也即劳动者/消费者的投资回报率下降,于是其追逐更高收入,提出将其劳动回报提高至70元,以抵消物价上涨的影响,由此双方收益比回到40元和-40元,依然是平衡的。但各自的投资回报率均有下降,因为基数变大了。将此循环继续下去的话,就会变成资本泡沫,也即数字的不断增大,而双方受益依然保持某种程度的平衡。回过头来看收益回报中的人间界、自然界对比,可以看到20/20、30/20、200/20、xxx/20等,也即是在总量不变的自然资源上通过抬高价格来构造虚假繁荣。
另一种方法则是增加对自然界的剥削,利用更低廉的成本获得更多的自然资源,增加自身的利润。由于自然界在人类利益链条中的缺席,其只能承受被不断剥削的命运,当然最后其收回其应得回报的方式既是极端的自然灾害。但在其成本短期不可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投资者收益变作50元(20/30),由于售价保持不变,劳动者/消费者收益为-40元,投资者提高了自己的投资回报率,倒霉的是自然界。
片面地追求提高自身投资回报率的行为只会导致更严重的资产泡沫和自然界报复,一个和谐发展的人间界应该是和自然界融合的。类似于阿凡达的世界,人类、自然融合一体,共同进步,而后更大范围,则是与宇宙的共同进步。提高自然资源在人间界、自然界的运转效率和运转效果以提高生活水准(而非是财富水平),财富水平从人间界单方面出发去判断,没有估计自然界的损失,而生活水平的说法则适用于人间界以及自然界的生物(也包括非生物?)。
而我反感此类书的原因也在如此,它让整个人间界向着不和谐的方向前进,此类书的影响力越大,其前进的速度越快,自然界受损或泡沫增长的速度也越快。管理学界、政治界以及其他很多组织都在宣扬可持续发展,可我们更应该宣扬的是否应该是人类与自然的协同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