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博文最早发布于本人的新浪博客。
我的朋友恐怕会是第一次看见我如此强烈地推荐一本书,可这本《将才:让年轻人少奋斗5年》绝对值得我的推荐,看到当当上居然有人在问要一次买106本是否有优惠,我都想多买几本送给朋友们分享!
- 《将才:让年轻人少奋斗5年》@当当网:有试读章节,也有评价,1199个参与评分的人中有91%给出了五星的评价,1010人的心情指数是受益匪浅,而这也是我的选择。
- 《将才:让年轻人少奋斗5年》@卓越亚马逊:评价相对少很多,只有98个,打五颗星的也只有72人,但它却有一个销售排行榜数据,是“图书 > 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 > 人事管理”的第2位。
- 再来看豆瓣上的评价,平均分7.8,总共175人评价,五星占26.9%,四星最多占48.6%。
接下来讲为什么推荐。
在作者自己的序言中最后一段写到:“近年来我看到很多年轻人初入社会三到五年频繁转换工作,就像“随机碰撞”的“碰碰球”一样,随性所至、无所定着;三五年后当他们最终认清职场生态愿意安定时,往往已年过三十,浪费了至少五年的“蹲马步”的时间,这对个人、企业与国家都是很大的虚耗。因此,倘使这本书的付梓,能使职场正确观念与认知得以“普及化”,职场年轻人能及早建立对职场生涯、职场伦理与企业组织的正确认知,减少摸索与虚耗的时间,岂非个人、企业与国家的三赢?”
书中的这些观念如果真的能更正读者脑中的陈旧观念或错误思想,恐怕少奋斗的时间不会只是五年。人生最重要的是方向,方向不对,谬之千里,越努力越远离。
第一部职场的基本态度与信念
“每一个人每天所拥有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一个人如果把很多时间都耗费在金钱的追逐上,则投注在提升自我经验、能力方面的时间也就相对较少,自然能力提升的速度就比别人慢。”
—— 拥有超出自己能力的收入乃是不义之财,受之有愧。而能力提升之后,即使收入尚未跟上,也必有慧眼识人的伯乐。
“一个年轻人懂得善用自己年轻的本钱,投入更多的心理在工作上,便能突破时间的限制,更快速地积累经验,在同侪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的机会也大为增加。”
—— 当今世界,工作乃是我们获得收入从而能够购买食物和各种必需品来延续生存的主要手段,而工作的总时间也将占据我们接近1/3的生命,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利用这段时间,让它变得更有效率,为未来打下更好的基础呢。而且考虑到年轻时的一年,和年衰时的一年,自身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也都有差异,早积累总比晚拼命来得划算。
“如果对于工作内容仅仅止于熟练的程度而不能精通,则工作上稍遇变化,往往就不知所措,自然不足以担任主管,这是一般人在第一阶段最难突破的瓶颈。”+“辅导同仁并非只是告诉他一件事该如何做,而是要告诉他本身该去除的障碍是什么。”
—— 说通俗点,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往悬乎点讲,则是要帮助他人认识到阻碍其前进的心魔,阻碍其探索更深层认知的迷雾。能够超越工作内容的常见做法,发掘出背后的问题之本质,以及应对措施的真正目标,才可以做到在未来识别其变化,把握其重点,从而改变工作方法可以从容应对。不然的话,工作再多年,也只是把同一个事情做了无数次而已,而这并不是“经验”。
第二部能力的正确认知
资讯过多,让人浮浅:“个人也应主动建立一套吸收资讯的模式与习惯,才不致陷入适得其反的窘境。”
—— 现代社会,发达的技术让获取信息变得不再是问题,反而是过量的信息轰炸成为了新的困扰。在这庞杂的信息里面,有有益信息,也有有害信息;有需深入思考理解的信息,也有无需费神阅读的;有的结论则是需要善加判断,从而才能分辨其适用的场景。但问题就在于接受信息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若没有一套辨识、吸收的模式,则很有可能把这些不同的信息看做是一样重要或是没有差异,就有可能会浪费时间在不必要甚至是错误的信息上。而建立一套自己的思维体系,以及辨识、吸收信息的模式,并不断磨练形成习惯,则有助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知识与常识:“一个刚入行的新人,很可能前两年所学到的都只是该行业的常识。但是,有些人在学到业内的常识之后,却误把常识当知识。”+“一家公司在长年经营之下,积累创造出来的许多独有知识,由于在公司内很容易去的,因此经常让人轻视它的价值,误把知识当常识,不知深度体悟、善加利用,殊为可惜。”
—— 如上也就是常犯的错误。那么如何累积知识呢,我认同作者的观点,套用圣吉的话那就是要加入一个优秀的学习型组织,“对一般人而言,个人独立创造知识的难度很高,因此,融入好的文化环境,在集体激荡之下加速汲取知识,并且共同创造知识,成为个人维持竞争力的关键。”同时,作为知识工作者就要格外注意选择好的组织加入,否则就会导致吸收新知的机会减少,也就容易丧失优势。
能力的内涵:“学习能力是个人能力的基础;具有专业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判断,避免走错方向;而执行能力强,才能让事物产生结果与价值。”
—— 可谓是三驾马车,缺一不可。行家又能动手,那就有效果;不会但能学,敢做,有前途。
“能力养成的五个等级:不会、会、熟、精、通。”+”学习新事物的三种方法:拆解法(top-down);并整法(bottom-up);拆解法与并整法的混合运用。“+”我们在听、读的过程,你的眼睛、耳朵所接受的讯息,其实是跟脑海的资料库做交流的,这样的一个机制,要能变成一个习惯。“+”‘学习’要能够扩大效果,必须要习惯不只是看东西的表象,而是看东西的本质(key)。“+”所以主体应是问题,而并非所学到的知识。倘使陷入学到知识就要去用,但找不到主体,就会变成本末倒置。“
—— 我一直认为学以致用,第一是从成效出发,如果不懂使用,那么学来又有何用,岂不浪费?第二则是,”实践出真知“,没有经过实地验证的知识,只不过是记住了浮浅的表面文字意义,并未领悟其背后的思维。对于任何时候接受的新信息,都需要和大脑里现有的知识体系和逻辑进行比对、判别,从而可以更新老旧的认知、添加新的知识或是更正错误的理解。
”’系统能力‘是所有能力的根源。“
—— 我举双手双脚赞同!”系统思考就是在面对一项事物时,能先掌握整体,在进入分析组成部件以及其关联性。“
连结阅读才能学以致用:”知识的消化吸收机制,就是在大脑建立神经网络的过程。当一个新知识被充分理解后,是做到第一个层次的阅读,也就是新知识是单独的细胞集团,并没有和既有的细胞集团扣连在一起;第二个层次,就是新知识确实扣连到大脑既有的细胞集团,未来被提取的几率变高,知识就能被用处价值;要让阅读的效益最大化,就要想办法重组(restructure)出一个条理更为分明的思考架构来涵盖所有相关的讯息,此即第三个层次的阅读。“
—— 我个人把它看做是”守破离“。守乃是还深刻铭记着新知识的名字,需要时,知道自己要找的是新知识,用到时也很清楚自己在用这个新知识;而破则是,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有了平滑的通道,在用到相应的旧知识时能够自然地想到去使用或参考新知识,而无需有一个”啊,我要找新知识“的触发点;离,则是新知识已经和旧知识体系融为一体,遇到问题时即快速地想到相应的知识(不论新旧),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它名为新知识。
第三部制度是专业的模式,还是束缚?
”所有公司的制度、办法、规定,背后都有其政策目的、精神以及经验的道理。“+”只能回答说’公司规定‘,反映了这类人’不求甚解‘的处事态度:凡事不去推敲背后的缘由,只会’背制度‘,而不是’理解制度‘。”
”有一类人,做事方法数十年如一日,成效不彰却无动于衷。很少思考怎么做效果更好,只要’在做‘就好了。这类人在不知不觉中,误把手段(在做)当目的,倘使不改变心态,至多只能成为组织内的’万年科员‘,甚至很快会被组织淘汰。“
”人的叛逆分为两种。’本能叛逆‘是依据自己的感觉、好恶来判断,只要’我不喜欢‘,我就反对我就不要;相对地,理性叛逆就是依据理智思考、分析,做出理性判断,这是’为了做得更好而叛逆’,因而能改变现状、提升到更加境界。“
”进入企业学习的个人,必须拥有两个正确的认知:亦即先要认知到‘制度’、‘流程’与‘运作模式’的价值,了解其为企业专业模式之所在;其次,则要注意是否确实抓准每个制度、流程与运作模式背后的精神。“
”一项好的工具,其应用的重点并不是‘多用’,而是要‘善用’!“
—— 太多的时候,我们为了用而用,买了个昂贵的软件系统,或者购买了号称业内最好的仪器,就一定要使用,且不管不顾其是否是超过解决问题所需,是否快速高效。
第二部将才的条件
”人的管理是一连串沟通、协调与说服的过程。“+”即使是下一道命令,主管也必须通过说服部属的过程,取得部门内的共识,才能有效地贯彻落实,达到想要的执行效果。“
”要有大格局、成为大将之才,并非一蹴而就,必须从基层开始就要有正确的观念、思维。“+”客观、无私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条件。“+”平衡的思维代表不偏废任何一个方面,而能平衡地看待各种事物。除了看的面要广之外,还要看得远。“+”主管要有为了坚持长远正确的目标,而承受眼前困难的毅力,并且耐心、妥善地处理,并非退缩。“+”要培养自己成为大将之才,必须要面对问题,不畏困难的存在,进而苦思解决问题的方案。还必须能够忍受解决问题时的艰辛。“
”具有独立人格特质的人,则会考量其他配合单位的工作状况,甚至是该单位的特质、习惯,并且随时思考、注意周遭的相关事物,以预先防范问题的发生。“
”‘盲点’就是指无法‘自我感知’的,必须借助旁人的提醒,才有办法得知。建立外在(旁人)的‘提醒机制’,是减少个人盲点非常重要而且是唯一的方法。“+”不论是习惯或是面子问题,要能启动个人的提醒机制,根源都在于要先有‘人不可能完美’这个认知,当他人指正,心态上预留‘可能没想到’的空间。”
沟通能力!“提升沟通能力的第一个要诀,在于对于欲表达的‘事’,自我检视是否的确有系统性、结构性的了解与掌握;而后思考‘人’的因素,从对方的背景、环境、思维模式与所处立场,模拟对方对这件事可能的态度与反应,以及自己该如何述说对方才听得进去,进而逐步、顺势导引到能认同你的想法。”
衡量个人成熟度的四个指标:“(1)单面向与多面向 – 一个成熟、有火候的人,会把各种相关事物一起来做整体的考量;(2)有形与无形 – 无形的事物看不到、听不到,只能靠着‘想象’来感知它的存在,然而无形事物所能产生的价值,却永远大于有形事物;(3)短期与长期 – 一个成熟的人,能够忍受短期效益不明显的现象,而选择长期耕耘,追求长远的效益,我们说一个人‘有远见’,意思便在于此;(4)相对与绝对 – 好与坏之间,并非一百分与零分的截然二分。”
到底是‘将’,还是‘士’?“思考习惯与任事心态就是成为大将的先决条件,可称之为‘将心’;而‘将心’便是我们观察人才是否为‘将才’或是潜力人才的重要指标。””思考习惯,指的是习惯思考范畴的大小。是否能够跨越自己所属部门,甚至及于整个公司及产业,则是分辨能否成为‘将’的重要关键。“”任事心态,关键在于’被动‘或’主动‘。能够’主动的积极‘思考如何提升职务价值、自我丰富工作内涵的能力,也就是大将’独立积极主动思考‘的特质。”